漯河鶴立裝修對真實不扯皮的口號是如何去執行的?
漯河鶴立裝修企業文化里【真實.不扯皮】的深刻含義,就是把一切事情原原本本展示在客戶面前,利弊講清楚,客戶自會選擇,那我們是如何去落地執行的呢?
打比方說業主要移動電箱子,必須和業主交代清楚利弊,不可隨意就挪動。因為電箱子移動后,進戶線就短了,而規范上電線又不可以接,必須整根的,電箱子挪動了,進戶線不夠長了,就要從一樓電表箱子接上來,費多少線多少錢先不說,你怎么拉上來呢?走每一戶家里嗎?誰讓你走?走樓道嗎?電力局罰死你!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原線上接一段,那么接的這一段線是違規的,需要告知客戶,客戶需要認可,不然這個電箱子就不能移動。
漯河鶴立裝修對真實不扯皮的口號是如何去執行的?再比如報價這塊,我們會提供兩種版本的基礎部分報價,基礎的一般兩三萬就拿下了,升級版的有可能做到十幾萬,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,只是基礎報價哦,那我們就會詳細地給客戶講清楚貴在哪里便宜在哪里,我們不替客戶做決定,客戶完全可以自己根據情況清晰地選擇。
本來這是業界普遍該做的動作,偏偏有無數的裝修公司有意無意忽略了這步,只給一種報價一種方案,拼命強調這個報價的好處優勢,客戶也就稀里糊涂接受了,實際上毫無選擇的報價,怎么可能是最適合客戶的呢?
所以在漯河鶴立這邊做裝修,我們專屬客服都會在沒開工前交代客戶,最該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資金分割這塊,幾種價格擺出來,對應的項目和對應的效果擺出來,客戶經過仔細增刪,形成一套固定的方案,后期變化的幾率就小很多,就不會出現惡意增項,扯皮等等現象了。
對于扯皮這件事,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,那到底事情真相如何呢?之前經歷過兩件事,我們的處理方法就完全體現出了企業文化中真實不扯皮的不同做法。
瓦工趙師傅,給業主鋪完地磚,有翹角的地方,客戶有意見,認為師傅貼的手藝不行,老趙說是瓷磚本身有翹角,再好的手藝也只能貼到這樣子。這就開始扯皮了吧?我們最后是這樣處理的,讓瓦工把磚全部拿掉,自己買瓷磚重新貼,一拆一改,花費了瓦工18000多元,老趙晚上做夢都掉眼淚。
但瓦工對這樣處理必須心服口服,我們就是按照真實本分的企業文化處理的,瓷磚確實有翹角,但是如果瓦工在沒貼之前提醒客戶了,清晰地告知客戶這樣的瓷磚貼上去會導致什么結果,客戶依然讓瓦工貼,那就沒瓦工任何責任,但瓦工沒提前說,貼完了再說就晚了。
瓦工也有自己的歪理,他說貼地磚時候,必須提前攪拌一大堆水泥漿,等貼完幾塊忽然發現貼不下去了,有毛病了,這時候如果停工等處理,水泥灰都干掉沒法用了。狠狠的批評了他,“八十年代師傅貼瓷磚,都要過一遍桎梏的,大點的小點的磚都會挑選出來,大地磚要貼之前,先打開兩包,兩塊磚背靠背貼一下就看得出平整度好不好,四塊磚放到一個平面上一對,就知道大小差多少,還用得著貼時候才發現嗎?”工人啞口無言。
比如瓦工貼完瓷磚,客戶發現地磚邊角處越來越窄,或者臺盆柜不能兩邊靠墻,這就是說明廚房衛生間不方正,瓦工會找借口說是你們房子不正。如果客戶不認,就要扯皮了。我們就會讓全部扒掉重貼,房子不正是真的,但你貼瓷磚之前要跟客戶講明白,告訴客戶房子不正貼磚后帶來的后果,客戶如果不在意,允許瓦工貼,那瓦工就沒有責任,瓦工不說,證明瓦工經驗不足,工作沒到位,付全部責任。
比如我們做過一家50多平米的房子,通風不好,打完家具后味道好久不散,客戶不愿意,我們沒有扯皮,直接把價值1.9萬元的家具全部拖走,把錢還給客戶,比如之前有個客戶想簡單裝修,自己買的芬琳乳膠漆,讓工人不批膩子直接刷在原來的墻面上,刷完后有很多顆粒,客戶就有意見了,工人覺得委屈,我們直接讓工人不要拿錢了,公司貼一半,工人貼一半,這樣就長了經驗。
漯河鶴立裝修對真實不扯皮的口號是如何去執行的?像這種容易扯皮地方,在裝修中其實特別多,比如廚衛墻面有厚厚的落灰,瓦工清理不干凈導致大面積空鼓,比如做中央空調之前有沒有問客戶做不做石膏線條,比如乳膠漆要不要鏟除原墻膩子,比如封陽臺時候商家有沒有測量保溫層,比如家有地暖防盜門要不要提高?等等這些......
裝修的事無大小,哪一處經驗不足,都會引起扯皮,都會導致客戶郁悶十幾年,如果沒有嚴格的企業文化約束,就會有扯不完的皮,工人是最容易扯皮推脫責任的一群人。
很多裝修公司經常扯皮的原因是什么呢?第一是怕賠錢,第二是他們讓工人出錢太多,人家再也不想跟你干了。漯河鶴立為啥不怕,首先工人拆改的費用再多也是有限度的,跟跑到別處去干不僅拿錢少還拖欠工資相比,還是暫時被罰一下繼續多拿錢劃算。
漯河鶴立知道一個原理,如果開始你公司管理層都形成了扯皮風氣,那工人更會打蛇隨棍上,沒完沒了,當管理層不扯皮了,誰做的誰負責,這時候工人也就老實嚴謹了,死心塌地干好完事,不存在僥幸心理,真實不扯皮也會認真去執行。
相關文章Relate
發表評論Comment
